給螢幕加蓋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

在對抗數位焦慮的時候,我發現把螢幕用實體的方式遮掩住是很有效的。蓋上筆電、給手機跟平板買有蓋的保護套,或直接螢幕朝下放在桌面上。買一張便宜的布掛在電視上面。怎樣都可以,只要讓自己不能直接看到螢幕都好。

給螢幕加蓋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

在對抗數位焦慮的時候,我發現把螢幕用實體的方式遮掩住是很有效的。蓋上筆電、給手機跟平板買有蓋的保護套,或直接螢幕朝下放在桌面上。買一張便宜的布掛在電視上面。怎樣都可以,只要讓自己不能直接看到螢幕都好。

因為螢幕是個注意力黑洞,

會讓你不由自主地看過去。為什麼?因為螢幕上的東西有幾個特性:

  1. 它會亮。
  2. 它會動。
  3. 它亮跟動的時間與內容是不固定的。

而因為我們不知道一支手機的螢幕什麼時候會亮起來、動起來、內容是什麼,所以我們的心靈就需要撥出一部份的處理緒來監聽這支手機的螢幕,以隨時做出反應。這可以說是本能層次的行為,我們本來就會被隨機出現的感官刺激所吸引,才能在瞬息萬變的大自然與人類社會裡生存。

現代通訊設備也是依著這個邏輯來設計的。當一方撥出電話的時候,另一方會以響鈴或震動的方式收到通知,知道有人正在打給他,才接起電話,建立通話。這段建立通話的流程看似理所當然,但其實不然。先不論實體信件(非掛號信)的形式,只論即時電子訊號(類比或數位)通訊的話,一樣有另一種建立通話的方式:兩個人約定在某個時間段一起拿起話筒,並且只要對方也拿起話筒,通話就自動建立。想像一個 24 小時開著的通話聊天室,裡面只有你們兩個人,而且就算你們離線,聊天室也還是會開著。這樣的通話建立模式就是非通知性的,而是依靠彼此的約定來建立。不過,這樣的模式仍然是少數。從電報到固網(市話)到蜂巢式網路(手機),都一樣採取通知性的通話建立模式。這可以理解,因為要先約好時間才能打電話是個難度太高的事情,又不是上班開會。

不過,到了智慧手機上,通知的形式與內容都變多了。除了響鈴跟震動之外,現在我們有了非常巧妙的通知系統,用各種響鈴、畫面與震動模式來傳達各種不同內容的通知。在固網市話而言,通知的唯一可能性就是「有人想要現在跟你通話」,而你的反應方式基本上就是兩種:接或不接。(當然也可以接起來掛掉。)在智慧型手機呢?通知可能代表任何事情。除非你經過深思熟慮的規劃與設置,不然很難單聽響鈴來決定某則通知需不需要你馬上去回應。另外,因為不知道每則通知是不是重要的,所以只能把所有通知都當成是重要的。這是潛意識會發生的事情,所以不是單靠意志力就能解決的。

所以我給螢幕蓋上蓋子。

我不再讓通知影響到自己的心情。智慧型手機至少做對一件事:當有人想跟你馬上通話的時候,它的通知方式是跟其它通知不一樣的。手機會一直震動或響鈴,直到接起、靜音或被掛斷。也就是說,如果真的想要對方馬上跟自己通話的話,我們還是可以撥電話給對方,而不是傳訊息給對方。這讓對方可以輕易的分辨重要與不重要的通知,更不用一直把注意力放在手機上面,因為持續的響鈴與震動更難不被注意到。

阻隔住螢幕的另一個好處是,把螢幕的內容劃分到另一個世界去,不讓數位資訊溢出到現實世界裡。

螢幕比起黑鏡,更像一面窗戶。

窗戶的外面是一個不停變動的世界,風吹雨打、放火殺人樣樣來。跟現實的窗戶不一樣的是,數位世界所發生的絕大多數的事件,都沒有必須馬上反應的緊迫性(少數的例外是國家級地震警報等)。真的。把 Facebook 停掉一個月試試看,你可能會跟我一樣,發現沒了 Facebook,生活更平靜、更在自己的掌控之中,心情也更愉悅了。因為 Facebook 上基本上沒有真正重要的事情,它基本上是一個廣告平台與娛樂應用。真正重要的事情會在新聞平台跟訊息群組裡面,但即使在這兩個地方裡,也很少有真正緊急的事情。真正緊急的事會有實體的警報系統,也可能會有人打電話給你;換句話說,根本不需要你去注意螢幕內容。數位世界的風風雨雨的確很容易影響到現實世界,但反過來,我們也可以完全不管數位世界的風風雨雨,讓現實世界毫不受影響。

在現實當中,窗外風吹雨打的時候,你可能會需要應變;但在手機螢幕之窗的另一邊風雨交加的時候,你其實可以把螢幕蓋上就好。如此一來,手機螢幕就不會亮、不會動,更不會給我們驚喜。

Subscribe to Narrativesaw

Don’t miss out on the latest issues. Sign up now to get access to the library of members-only issues.
jamie@example.com
Subscribe